1、结构体系构成
1.1基本假设
认为工程地质条件有利于:
(1)形成抗滑桩之间的水平塌落拱(见图1左);
(2)同时,当抗滑桩有一定揉度时 ,锚索与桩连接处形成锚块,锚块之间可形成竖向塌落拱(见图1右)。
1.2结构构成
对传统的锚拉抗滑桩进行改造,加强锚索外锚块处桩体结构,弱化非外锚块部分桩体。结构体系与传统锚拉桩相似,但具有强锚弱桩特性。
利用塌落拱原理,在锚拉桩外锚固点附近形成水平、竖向的三维塌落拱,以平衡边坡推力,改传统梁锚为点锚计算。
图1桩间水平塌落拱与桩身竖向塌落拱示意图
2、力学原理
(1)边坡推力由锚索和桩体锚点部分承担;
(2)桩间板和非锚点部分抗滑桩分别承担水平塌落拱和竖向塌落拱内土体推力;
(3)抗滑桩为结构体系提供竖向支撑。
根据上述原理,点锚抗滑桩计算与传统抗滑桩计算的区别见图2。
图2传统抗滑桩与点锚抗滑桩计算简图示意
3、结构体系
图3孔内点锚抗滑桩空间示意图
4、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
4.1 技术特点
(1)集抗滑桩和点锚技术的优点于一身,可保证施工期结构安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2)与传统的桩锚体系有相同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成熟,易于实施;
(3)桩身结构尺寸小、钢筋少,造价低,工期短;
(4)避免传统点锚支护方法无竖向支撑的弊病;
(5)经济效果好,就抗滑桩桩体而言,可节省造价在50~70%之间。
4.2 适用范围
与传统的桩锚体系相同的边坡;
对桩体结构空间有限制的边坡;
挡墙后岩(土)性质较好,可以形成三维塌落拱的场地。
5、关键技术
(1)挡墙结构体系构建(专利技术);
(2)结构计算模型与设计方法(自有技术);
(3)三维塌落拱形成条件及计算模型(自有技术)。
6、市场前景
该技术主要是一种新型结构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其市场在于:
(1)锚拉抗滑桩挡墙的设计优化;
(2)成本控制效果极佳;
(3)EPC项目竞标
6、工程应用
(1)重庆南坪中心交通枢纽基坑挡墙(2008年)。该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会展中心,重庆市重点交通枢纽工程,全长2200m,高度10m-28m。孔内点锚抗滑桩挡墙长度500m,边坡总高31.4m,支护段高度26m,挡墙距14层中国农业银行4.1m,建筑桩基底部位于边坡中上部。由于工程条件限制,支护结构空间1m,设计抗滑桩hxb=0.8x1.0m,人工挖孔桩。
图4重庆南坪中心交通枢纽基坑支护孔内点锚抗滑桩挡墙示意图
该工程2007年11月设计,2008年底完工。挡墙施工及使用期间,14层中国农业银行无异常情况出现,效果良好。桩内点锚挡墙部分造价约4200万元,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7300万),节省造价3100万,约42%。
孔内点锚抗滑桩挡墙也在基坑工程有过应用,效果良好。
图5重庆南坪中心交通枢纽基坑支护旁地下车道示意图
图6重庆南坪中心交通枢纽基坑附近地面建筑示意图
(2)中慧西街基坑挡墙(2016年)
该工程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边坡总长240米,最大高度19.3米,土、岩混合直立挡墙。工程造价:440万元,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 750万),节省造价310万,约41% 。
图7中慧西街基坑挡墙现场照片